双反应基团协同效应实现C(sp2)-Si活化
该研究通过双反应基团C(sp2)-Si和C-Br之间的协同效应,利用C-Br基团Ullman反应中的金属有机中间态,催化活化C(sp2)-Si基团,实现高效脱TMS化学反应。本文最大的亮点是,能够利用表面化学反应中多反应基团彼此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协同效应),针对某一较难发生化学反应的特定基团实现化学反应发生。该工作是在实验(孙志祥 副教授、高洪营 教授)+理论(韩优 教授)+化学合成(赵东兵 教授)精诚合作下共同完成的,其中实验部分扫描隧道显微镜对该反应中的各分子状态进行了高分辨成像,DFT理论计算在电子水平揭示了金属表面发生的反应路径和作用机制,精准化学合成让我们的研究更加全面以及验证了双反应基团协同效应的普适性。
韩优 教授,天津大学英才教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研究方向:理论计算化学在环保和能源化工领域的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区域联合)等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及省部级等项目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NAS、JACS、Angew. Chem. Int. Ed.、Phys. Rev. Lett.、Adv. Energy Mater.、ACS Nano、ACS Catal.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多篇;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8件;2021年被全球华人化工学会评为未来化工学者(全球8人入
高洪营 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物理化学方向。长期从事利用各种高精密表面分析仪器研究表面与界面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的过程。迄今为止,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4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了1篇Nature photonics(导师第一作者,本人共同第二作者),1篇nature chemistry, 4 篇 Angew. Chem.(其中一篇为杂志封面), 6 篇JACS (其中一篇为封面文章)以及其他14篇JPPC,JPCL,APL,Chem. Comm., Chem. Eur. J.等杂志和3篇专著章节;作为合作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同时,也是Nat. Chem., JACS,Angew. Chem., JPCC, Chem. Comm., ChemPhysChem, Chem. Eur. J.等杂志的审稿人。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1项。(来源:天津大学)
延伸 · 阅读
- 2017-01-10国家自然奖一等奖—“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
- 2018-11-06“高精度反应堆中微子与天体中微子物理研究”启动
- 2021-02-14“Wittig/氢烷基化”串联反应成果
- 2021-02-24利用“反应-扩散”机制首次实现在无机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上图灵结构的构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