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纳米基因转染干细胞修复血管内皮损伤成果

2020-12-28 08:58:30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陶军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Bimodal Imaging-visible Nanomedicine Integrating CXCR4 and VEGFa Genes Directs Synergistic Reendothelialization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以论著形式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发表。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血管内皮损伤是其始动环节和共病基础,维护血管稳态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关键措施。基于干细胞的血管再生疗法是国内外研究的持续热点,然而传统的干细胞移植治疗存在归巢能力弱、增殖及分化能力弱等缺陷,且缺乏移植后在体修复的活体证据,严重影响其治疗策略制定和临床推广应用。

       陶军教授团队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针对干细胞再生疗法修复血管损伤中遇到的两大挑战,交叉融合纳米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等多种先进技术,开发了一种多功能纳米载体,体外安全、高效靶向输送归巢基因(CXCR4)和增殖分化基因(VEGF),提高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后的靶向归巢及定向分化能力;进一步构建特异识别功能的多功能影像探针,携带磁共振显影剂和活体荧光染料,整合磁共振成像和光学成像的优势,实现动态监测EPCs移植后血管损伤修复的整个生物学过程。

       图. 双模态可视化纳米载体负载CXCR4和VEGFa协同促进EPCs再内皮化

       该研究于国内外首次探讨独具特色的细胞疗法和维护血管稳态的新模式、新策略,为推进干细胞再生疗法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临床转化研究提供创新技术和应用基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通讯作者为夏文豪副教授、陶军教授、帅心涛教授,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项目资助。孙逸仙纪念医院沈君教授团队在血管分子影像研究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文/中山大学)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