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3D打印科技成果转化协议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签署
2017年1月10日下午,我国首个3D打印科技成果转化协议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签署。签署协议的双方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协议签署仪式现场
3D打印的理念形成于19世纪,相关技术在20世纪逐渐变为现实,21世纪真正意义上获得应用和推广。在整个医学领域里,由于骨科的专业特点与其技术特点吻合度较高,3D打印在骨科专业范围内的应用较早,也被推动得较快。
2009年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团队进行了十几项脊柱外科的3D打印植入物研究。2013年,研究进入临床观察阶段,参加临床观察主要是颈椎病患者和髋关节病患者,在植入3D打印出来的骨骼后,效果显著。2014年,研究团队完成世界首例应用3D打印技术人工定制枢椎治疗寰枢椎恶性肿瘤。2015年,骨科参与研制的我国首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人工髋关节产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注册批准,标志着我国3D打印植入物已迈入产品化阶段。2016年,刘忠军团队完成世界首个3D打印定制五节长达19厘米脊椎植入手术;同年,3D打印人体植入物——椎体假体、椎间融合器的3D打印产品获得CFDA注册批准,使我国在3D打印用于骨外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6年由北医三院牵头、爱康医疗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专项“脊柱椎体、髋关节骨缺损及骨盆肿瘤个性化植入假体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也成为首批立项项目获国家资助。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患者从科技创新中受惠,需加快完善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而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
医疗领域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端医疗严重依赖进口。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领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质量的国产医疗器械,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以降低患者医疗支出,使打破此领域的国际垄断成为可能。这也成为此次北医三院与爱康医疗双方签约的出发点。
为推进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关于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体现既往合作成果的价值,并进一步推进北医三院与爱康医疗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创造一个医院与企业合作的良好平台,促进医院的科研与企业的研发生产有机结合,北医三院与爱康医疗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公司投入1000万元支持医院在3D打印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加速促进3D打印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协议不仅考虑到前期已取得的合作研究成果的转化,同时,为支持双方合作建设3D打印科研协作平台的各项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设立了3D打印专项研究基金,并明确了科研成果转化后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生产、销售和推广等细节。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此次与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的签约,兼顾医院学科发展、平台合作和后续的科研支持,让科研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有更多获得感,持续不断地提升科研水平,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切实解决好临床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文/仰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