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青年论坛

2016-08-28 08:33:44

8月26日,2016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在北京开幕。作为年度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学术和技术盛会,为期两天的会议汇聚了近40位世界顶级人工智能专家,他们为公众揭示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前沿与应用路径。

2016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青年论坛

8月27日下午的第一个论坛是人工智能青年论坛,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特别研究员崔鹏和百度公司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执行总监沈抖共同担任联席主席。沈抖宣布论坛正式开始,并介绍了各位论坛嘉宾。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特别研究员崔鹏表示,希望通过本论坛的讨论,让青年对人工智能有正确的认识。他摆出了看待人工智能的两个针锋相对的观点:一是泡沫,由于万能论、奇点论、资本角逐和研究过热,二是机遇,认为泡沫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推动力,因为数据量、计算能力、理论等方面的进步和之前的人工智能泡沫是不同的。本论坛的嘉宾将就着这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新泽西州立大学罗格斯商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副系主任熊辉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人类自我解放的过程,但科技创新必然会导致泡沫的产生,人工智能必然会变化,但变化有其规律,人工智能的“不易”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种必然,人工智能的复杂性会不断增加,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是简易的,而人工智能的“简易”对年轻人意味着工作机会和前景,同时意味着自我能力的挑战。人工智能的发展道路和方向必须是不断变化的,但人工智能的“简易”也需要年轻人的专注和坚持。

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亮提到,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经历了几次起起落落,但始终在发展。繁荣时期,人工智能要顺势而为;低谷期的人工智能要逆势而上。王亮认为人工智能绝不是泡沫。接着,他总结了前两次人工智能低谷的重要原因:受限于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例如,早期的计算机有限的内存和处理速度不足以解决任何实际的AI问题或者模型学习的数据库太小,包含信息太少。演讲结尾,王亮总结道,当年轻人遇到人工智能时,首先要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要熟悉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学会使用“能否解决现实问题并产生社会价值”的实践标准来区别机遇与泡沫,顺势而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探索多学科交叉新思路,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张敏在演讲中探讨了三个问题,第一,人工智能应该是什么样?第二,计算机是否能代替人脑,第三我们离真正的智能还缺少什么。张敏使用鲜活的案例说明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四方面差距,即:基于小样本的学习和分析、复杂语义理解和逻辑推理、无监督学习与主动学习能力、情绪与情感的感知和自然激发。

天眼查CEO柳超认为要辨析人工智能时机遇还是泡沫,首先需要明确人工智能的定义,在他的理解中:人工智能的定义是赋能于人。现在,技术进步、人文进步、资本助力三者交叉循环推动人工智能处于最好的时代。柳超认为赋能于人意味着人和机器的能力互补,实现人、数据、技术三位一体的人工智能理念。分享中,柳超借助天眼查梳理欢乐颂关系的案例,详细介绍天眼查赋能于人的过程。最后,他总结道:目前,人工智能处于最好的时代,我们要做的是赋能于人,看清世界。

时趣首席科学家王绪刚认为人工智能的走向是向着提升个人工作效率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代替一些简单思索流程性的东西,帮助人们做出决策,而不会完全替代人类大脑,而时趣科技则主要关注营销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实际上,营销中需要进行大量复杂数据的分析,而通过人工智能,可以使得调研效率,KOL效率,沟通效率全面获得提升,而时趣科技希望能够采用基于图计算引擎来解决营销中这些问题。

人工智能青年论坛

“人工智能青年论坛”进入讨论环节。所有嘉宾针对现场观众关于人工智能的问题,一起解答和讨论。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