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G/B5G年度研讨会召开

2021-04-24 08:44:55
快科技:4月17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支撑5G/B5G巨连接、大流量、低时延快速演进的新型网络技术研究与试验”项目年度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由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智慧网络及应用团队承办,由电子科技大学虞红芳教授、孙罡教授组织。东北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兴伟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罗洪斌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会议。
 
4月17日上午研讨会开幕。会议由虞红芳教授主持,她首先介绍了各位专家老师,介绍了项目的总体进展情况,并对参会老师学生们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各位与会专家可以为5G/B5G课题的研究把把脉,指引方向。
 
随后进入研讨会主题报告环节。东北大学易波老师首先带来主题为“差异化服务智能适配与路由研究进展、平台建设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的报告。报告介绍了课题二的总体定位以及研究思路,从差异化服务编排、智能可演进路由适配、多维资源动态管控三方面实施课题研究。随后易波老师讲解了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和论文、专利等方面的工作安排。同时易波老师也说明了课题二研究在成果、指标、系统等方面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希望各位与会专家出谋划策。
 
电子科技大学信通学院博士生代淼带来主题为“多维资源动态管控研究进展及后续研究计划”的报告,代淼主要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虞红芳教授及其团队在课题二研究中已经取得的成果。报告中讲述了课题在网络切片定价与资源需求预测已经取得的进展和显著效果,并说明了后续在5g车联网联合模式选择和功率控制以及MEC资源卸载和服务缓存两方面的研究计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珊副教授作题为“低延时高时效的网络边缘缓存方法”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研究了在人、机、环境三元深度融合的5G/B5G时代下端网协同的高效可靠传输机制,设计了分级缓存架构,并在时空二维动态优化缓存内容,提出了基于AI网络状态感知设计缓存系统更新方法。最后,报告总结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课题三研究的进展,并指出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作为今后工作推进的重点。  
 
电子科技大学信通学院博士生蔡青青带来题为“端网协同的智能传输机制”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5G/B5G下,端到端数据传输控制面临的新挑战。在此背景下,针对传输层的端到端传输性能无法满足 5G/B5G业务的需求的问题,电子科技大学虞红芳教授及其团队通过设计端网协同的智能传输控制协议,来满足5G/B5G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差异化服务需求,并从基于容量估计的智能拥塞控制方法、基于业务可靠性的自适应重传机制、基于网络异构的TCP代理部署优化三个研究方向开展工作。报告详细介绍了三个研究方向的方案设计和研究进展,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思路进行了讨论。
 
电子科技大学信通学院陈曦老师作题为“基于容器化虚拟技术的大规模网络模拟仿真”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大规模网络模拟仿真平台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方案,讲解了多站点分布式系统架构、软件设计分层架构、虚拟节点链路、模拟网络可编程数据面以及模拟网络管控平面的设计。报告最后通过实际运行视频展示了目前模拟仿真平台的进展情况,并对研究平台的使用进行了讲解,为其它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东北大学王兴伟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罗洪斌教授做出点评。两位专家对项目组的研究做出了高度积极正面的评价,对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表示称赞和认可,也对未来的研究计划和方向提出了建议。王兴伟提到各参与单位要加强合作和交流,严格对标对表的完成项目既定的研究内容和指标。罗洪斌建议研究要和5G时代的特性挂钩起来,同时各参与单位抓紧协调成果呈现,加强成果的演示验证工作。

虞红芳致闭幕词,肯定了会议交流取得的效果,同时建议与会同学珍惜专家指导的机会,加强各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共同实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项目5G/B5G的研究目标。
 
4月17日下午,参与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一起参观了清水河校园,在图书馆观摩了图书馆珍藏的老教授手稿、著作以及各式各样的功能区,在电子科技博物馆感受了一代代电子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参观结束后,罗洪斌表示项目组各方要将这种交流延续下去,在科研、人才等方面建立更多的合作。虞红芳也表示此次研讨会拉近了大家的距离,未来也欢迎更多的专家学者来电子科技大学参观交流,通过这一平台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来源:电子科技大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G/B5G年度研讨会召开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