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在人民网刊文:以“互联网+实体”打造数字经济

2017-03-11 09:47:20
      今天,我们仍处在移动互联网的变革浪潮中,生活和生产方式都在改变。比如,从微信上的很多创新,不难看出中国的O2O(线上/线下)市场进步很快;像滴滴、摩拜单车等分享经济,中国在全球来说也是领先的。
 
  经过两年发展,“互联网+”使得很多产业和互联网已经有比较充分的结合,而且这种融合发展开始在全球展现出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两年我们谈“互联网+”,更多地是讲连接服务,互联网为第三产业带来很多改变。正如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1.6%。而从今年开始,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可谓进入了“深水区”,延伸到“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工业”等方面,开始深刻地影响第二产业,甚至第一产业。
 
  比如我们看到运营商的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OT)技术,就蕴含着这样一种变化趋势。可能一个小芯片就几块钱,很便宜。制造业企业或者用户一次可以买几十个、上百个芯片,然后在每个设备里嵌入模块,就可以做成一个远程窄带物联网。
 
  这会对制造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呢?以后可能很多设备(包括家电、生产设备)都内置芯片,企业面向市场提供租赁服务,制造商变成了服务提供商。比如基建用的挖掘设备,装上芯片,到哪里都有信号,就可以采用租赁方式或物联网方式。这是整个物联网业态出现后,可能会对制造业带来的巨大改变。
 
  在物联网领域,腾讯从微信硬件平台和QQ互联方案出发,近年来一直在做一些尝试。包括我今年建议的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也希望在深圳打造一个样本,即通过窄带物联网实现雨水监测以及很多方面的自动化。
 
  如今,经济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可能与互联网相连,形成一个万物互联共生的新生态,这是大趋势。
 
  比如,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政务”。它就涉及很多领域,包括城市服务、医疗、教育、公安、社会保障等。过去两年,腾讯在每个领域都在开发解决方案。
 
  再如智慧城市,过去十几年,大家用局域网的方式做了大量工作。许多数据很有威力,只是没有释放出来,还差“最后一公里”,即如何把它送到用户面前。比如,每辆公交车都有实时到站的数据,如果应用到手机上,便能使人们精确了解车辆位置。像社保、医保、公交信息等数据,现在就缺应用场景。
 
  总之,随着越来越多的实体、个人、设备都连接在了一起,互联网已不再仅仅是虚拟经济,而是实体经济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相信,只要有场景、有市场,或者说有“靶场”,“互联网+”在中国就会训练出一支很强的队伍出来,这个生态体系也会更有活力。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是手段、数字经济是结果、网络强国是目的,它们一脉相承。
 
  (作者马化腾为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