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科技快报 > 正文

嫦娥六号月背采样 为月球早期撞击史提供证据

2024-09-17
探月飞行器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背面采样后,一篇研究论文称,带回来的样品为研究月球早期演化、背面火山活动和撞击历史提供了直接证据。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中国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胡浩、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杨孟飞领导的联合研究团队星期二(9月17日)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上发表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首篇研究论文,阐述了返回样品的物理、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
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样,带回1935.3克样品。这次采样任务的着陆点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South Pole-Aitken, SPA)盆地。采样点位于SPA盆地内部阿波罗撞击坑边缘,该区域月壳极薄,有望揭露月球背面早期撞击盆地的原始物质。
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不仅填补了月球背面研究的历史空白,更为研究月球早期演化、背面火山活动和撞击历史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理解月球背面与正面地质差异开辟了新的视角。
随着对这些珍贵样品的深入研究,有望不断加深对月球内部结构、物质成分及形成演化过程的理解,推动月球及行星科学的蓬勃发展。
嫦娥六号于5月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6月2日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区域并开展采样工作。嫦娥六号随后于6月25日携带月背样品重返地球,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