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科技快报 > 正文

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4-06-24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薛其坤获此殊荣。

回应百年关切,于中国本土实验室中,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现“世界首次”;挑战世界难题,带领中国科学家团队,在高温超导研究中大胆提出与主流不同的学术思想。团结协作集智攻关、不惧成为“拓荒者”,培育青年创新人才、做“有品位的科研”,薛其坤一次次向全球科学界发出强劲的中国声音,推动我国凝聚态物理的“量子跃变”,夺得下一次信息技术革命中的战略制高点。

他是“从沂蒙山区开出的小船”,是在追求极致中享受探索自然奥秘幸福的“7-11院士”,更是心怀国之大者、勇攀科学高峰的“量子追梦人”。

薛其坤,1963年12月生,籍贯山东蒙阴。中国共产党党员。1984年在山东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9年先后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和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物理系学习和工作。2005年起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同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至2013年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2011年至2016年任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3年至2020年任清华大学副校长,2017年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2020年起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2022年起任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主任。

薛其坤是凝聚态物理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实验物理学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国际引领性重大科学突破的杰出科学家之一。他创造性地发展了分子束外延、扫描隧道显微镜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的超高真空互联系统,成为量子材料在原子尺度可控制备和表征方面国际通用的强大实验技术。在此基础上,他率领团队取得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界面高温超导两项原创性科学发现。拓扑绝缘体中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一次里程碑性突破,异质结界面高温超导的发现则开启了高温超导的全新研究方向,均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学术影响。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作为首位中国籍科学家荣获国际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奥利弗•巴克利奖(2024)和国际低温物理最高奖——菲列兹•伦敦奖(2022)。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