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热电连续发电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4-09-11 13:48:28
清华大学航院张兴教授、马维刚副教授课题组和郑州大学王珂教授、宋东兴研究员(直聘)课题组合作,开发了离子热电传送带运行模式,以热驱动离子拖曳电子形成持续电子电流,克服了电容器模式对离子累积和热源交换的依赖,实现了恒定温差下的连续发电。如图1所示,研究团队设计U形混合传导离子热电材料,材料内部离子通过库仑力吸附电子形成离子-电子摩擦力(ion-electronic friction),该摩擦力使得热扩散离子能够拖曳电子一起运动,像传送带传送货物一样,因此称为传送带模式。将U形引脚浸润入盐溶液中形成闭合离子回路,离子到达冷端后通过溶液返回热电材料的热端,形成持续离子电流;传送至冷端的电子走外部电子回路返回热端,进而对负载供能。实验测量引脚浸润前后电压发生反转,证明了冷端由阳离子积累转变为传送来的电子积累,多模块串联器件测试发现,传送带模式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发电功率和效率比电容器模式有数量级的提升。采用电子能谱表征了电容器模式和传送带模式的离子浓度分布,发现传送带模式浓度梯度更低,表明离子可以循环流动而非持续积累,支持了传送带模式的连续发电机制。
相关研究成果以“传送带模式实现连续的离子热电转换”(Conveyor mode enabling continuous ionic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为题,于9月8日在线发表于《焦耳》(Joule)。
郑州大学直聘研究员宋东兴(清华大学航院博士毕业生)、清华大学航院2020级博士生赵春雨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航院马维刚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其他合作者包括清华大学航院教授张兴、郑州大学教授王珂和清华大学航院硕士生陈斌。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新计划、博士后基金和清华-丰田联合基金等的资助。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