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的纵深实践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2020年3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清华大学医学院考察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关和诊疗救治工作时说。
一年之后的今天,清华大学在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关方面,已经硕果累累。
医学院张林琦教授攻关团队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已经解析了病毒与蛋白结合的关键结构、成功分离出几百株抗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及编码基因,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全集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护航春晚彩排(截图来源:CCTV-1《朝闻天下》栏目)
由清华大学、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全集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亮相春晚彩排现场,车内装载可在45分钟内实现“样本进-结果出”的全集成芯片实验室系统,系统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50拷贝/毫升。
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赛实验室和奥地利Nanographics公司、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学技术大学合作的新冠病毒高清科普影像于1月21日问世,最新的3D影像也展示了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之初的瞬间。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教授团队在医学界权威学术刊物刊文“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经验与思考”,推广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中国经验和思考。
不只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科研攻关一线。
“聚焦重大现实问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必须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克服单打独斗、资源分散的弊端,全面提升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科技能力。”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强调。
在清华大学近年来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一批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重大现实问题的成果引人瞩目:
航天航空学院李路明团队攻克了多项世界难题,研发“脑起搏器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开创了我国有源植入医疗器械超越进口的先河。
清华研发的全球首个质保10年可体外充电的变频脑起搏器系统(图片来源:航院)
能动系吕俊复等构建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体系,研制成功了世界上容量最大、参数最高的600兆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
水利系金峰、安雪晖研究团队开创了混凝土自流充填堆石空隙新技术路线,推广的堆石混凝土坝是唯一由中国人发明、得到国际大坝委员会认可的新坝型。
……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是清华大学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具有清华特色的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体系正在日渐清晰:在科学研究方面体现出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指引,使得更多的教师能够将精力投入到解决现实的重大问题上;把每个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单打独斗变为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划的产学研合作行为,这是推进产学研合作走向深入的核心方式;与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或者骨干企业进行密切的合作,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和共建联合研究机构的形式搭建大的产学研平台,面向共性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乃至进行人才培养、继续教育等方面全要素、全链条的合作。(文/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