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交通·未来”大学生科创作品大赛决赛举办

2021-01-14 08:16:09
2021年1月9日至10日,第三届“交通·未来”大学生科创作品大赛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办。本届大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由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共同主办,共分为初审、赛区复赛和全国决赛三级赛事。为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赛事组织工作,大赛决赛以参赛项目线上答辩,评委专家线下评审的方式进行。

在决赛评审工作会议上,大赛全国组委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伟明向组委会及评审委员会汇报了大赛的整体组织情况,并与大家共同回顾了赛事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他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由衷感谢,并表示四所交通大学愿与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一道,以学科竞赛为重要途径,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大赛评审委员会主席、四川省科协原副主席曾祥炜教授代表评委会介绍了作品评审流程和规则,并代表全体评委庄严承诺:一定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件参赛作品,确保在评审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评审工作会议由大赛组委会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团委书记钱文韬主持。

决赛答辩开始前,评审专家同各位与会嘉宾一道,共同参观了入围决赛作品的精彩展示,参赛项目紧密围绕“交通·未来”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代担当。专家们频频驻足、点头、交流、拍照,对作品质量予以高度肯定。

参赛项目团队按照先前抽取的答辩顺序,以在线视频的形式,依次完成陈述及问辩环节。评审专家从可行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展示效果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分。本次大赛共分为未来交通设计、未来交通治理、未来交通能源和未来智能交通四个组别,既有对未来交通的奇思妙想,又有可以落地转化的实用技术;既有针对热点社会问题的调查思考,又有面向科学前沿的深度探究。

本届大赛自2020年9月正式启动以来,共吸引来自134所高校的729件作品报名参赛。参赛高校数、报名项目数均创历史新高。经过大赛评审委员会初审和各赛区复赛,共遴选出来自68所高校的155件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经过大赛评审委员会分组评审和合议表决,最终,上海交通大学《Kukulkan-未来灵感出行空间》­等7个项目获特等奖;清华大学《应用于强散射条件下交通监控的智能压缩成像系统》等22个项目获一等奖;中南大学《关于铁水联运船期表优化调度共享平台的建立》等33个项目获二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道路结冰预警与自动清除系统》等49个项目获三等奖。武汉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15所高校获优秀组织奖。
 
2016年,在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首届“交通·未来”大赛在西南交通大学举办,开创了“交通·未来”这一品牌。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比赛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第三届大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一个优质高效的双创教育交流平台,一场惊艳非凡的交通相关学科盛会正在形成。面向未来,“交通·未来”大赛将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十四五”规划,进一步优化组织形式,进一步提升比赛质量,进一步加强成果转化,努力打造成为学科竞赛的品牌标杆。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在“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下,强调将科技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不断营造校园学术科技创新氛围,开展高水平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拓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更为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上海交大)

图2.jpg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