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脑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云端隆重召开

2021-01-11 08:36:38
为聚焦全球脑科学技术的研究前沿,加速助推脑科学领域的繁荣发展,近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和天津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脑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云端隆重召开。
 
本届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医学部主任顾晓松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以“聚焦脑科技研究最新进展,探讨脑科技研究前进方向”为主旨,邀请到海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和学者,围绕脑功能基础、脑成像技术、脑疾病诊疗技术、脑机交互、类脑与类生命系统等专题,共同探讨脑科学技术领域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和临床应用方面的新成果、新思路。论坛涵盖主论坛特邀报告、分论坛专题交流和研究生学术研讨等三大版块。
 
本届论坛执行主席、天津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天津脑科学中心主任明东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研究脑认知原理、意识与智能本质与规律的脑科学被誉为科研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当前以人工智能、脑科学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加大对脑科学技术的研究将大幅提升脑疾病的诊疗水平,加速推动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促进相关技术领域交叉学科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教授以《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为题做主题报告。他表示,脑功能的研究依赖于细胞水平的联接,脑联接网络及脑联接图谱的研究是研究脑功能和脑疾病的重要依据,并详细介绍了微米级别小鼠大脑的神经网络图谱研究成果和相关研究技术的发展历程。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纽约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György Buzsáki教授带来主题报告《对话大脑环路》。他指出,神经活动的闭环控制理论是开发脑-机接口技术的基石,对脑电波的读取和分析在神经活动闭环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明国莉教授就《工程化类器官模型在人类神经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做了精彩的报告。她总结了经典3D培养类脑器官的诸多缺点,并详细介绍其团队开发的全新单片层类脑器官如何实现在精细的分辨率下观察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范德比尔特大学John Gore教授以《脑白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研究》为题,深入阐述了脑白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的无介入、实时观察人脑、高分辨率的特点,以及如何用于实时追踪病人的大脑病变过程。
 
IEEE Fellow,美国先进神经工程中心主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Tzyy-Ping Jung教授在《人的个体差异在脑机接口中的研究》的主题报告中指出,通过脑机接口捕获的人脑电波差异是开发脑机接口技术的重要障碍,并介绍了解决人个体差异的解决方案。
 
在主论坛之后,平行开展了五个分论坛的学术报告,囊括脑机交互、脑功能基础、脑成像技术、脑疾病诊疗技术、类脑与类生命系统等五个专题,多维度探讨脑科学创新研究与融合发展之路。在研究生学术研讨版块如期结束后,整场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本届论坛名家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深入浅出、各抒己见,充分分享和交流了脑科学领域研究前沿的新理论及新技术。论坛通过网络平台向全国免费直播,累计观看人数约2.4万人次,为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脑科学领域的学术盛宴。(文/天津大学)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