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海洋意识,建设海洋强国

2020-10-28 14:14:26
     10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做客成电讲坛——信雅系列讲座,以《增强海洋意识,建设海洋强国》为题,分享我国海军发展历程,激发成电学子科研报国热忱。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岚出席讲座。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朱英富院士谈到当前海洋形势时表示。近年来,各国愈发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主权的捍卫愈加重要。这都表明了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维护海洋权益的紧迫性,也表明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必要性。
 
      “从近海防御到远海防卫是我们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转型。”朱英富院士强调。而想要加强国家远海防卫建设,海洋军备建设可谓重中之重,航母舰编队、海上机动编队、两栖舰艇编队,核动力潜艇、常规动力潜艇,都是重要的远海防卫作战装备。其中驱逐舰是海军装备中的强力武器。1954年中国第一支驱逐舰大队在青岛建立,这些驱逐舰为后来驱逐舰的自主研发积累了经验,推动了我国海军军舰的发展。1971年我国第一代051型驱逐舰正式服役,1994年第二代驱逐舰“哈尔滨”号服役……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2017年6月28日我国首艘大型驱逐舰下水,2019年12月“南昌”号驱逐舰服役。对于“南昌”号,美国兰德公司评价:“该型驱逐舰具有精密的设计、隐形的外形、多部雷达和大型导弹库。他比大多数美国、日本、韩国的驱逐舰更大更强”。我国驱逐舰的发展历程也印证了我国在增强国家远海防卫能力,建设海洋强国所做出的努力。
 
     在世界形势的逐步变化中,世界各国越来越意识到航母对于一个国家海洋军事能力提升的巨大作用。朱英富院士表示,海洋战争中,无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所以航空母舰以编队形式开展的作战行动,可以极大发挥以舰载机为核心的全舰作战能力,海空协同作战也可以增强整体作战实力。我国对于航母的研发工作从未停步。2011年8月第一艘航母进行首次航行试验,2012年9月举行了交舰仪式,2019年12月第二艘航母“山东”号正式服役。“山东”号在舰机适配性、电磁兼容性、全舰安全性和战斗能力保障方面都有所提高。
 
     朱英富院士多次提到,辽宁舰上包括舰载电子设备、通信、雷达等系统都有出自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成果,他说:“在场同学们大多是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相关的专业,没有先进的技术,我们的研究也无法到达现在的程度。希望大家能努力钻研科学知识,不断提高海洋意识,怀报国之心,担国之重任,做有志青年。欢迎电子科大的同学们在学业有成之后,将自己的才干投身于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之中”。
 
     相关链接:
 
      朱英富,中国工程院院士,舰船工程专家。1966年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总设计师。长期从事舰船工程科研工作,在全舰综合集成、隐身性和舰机适配性等领域均有较深的造诣,为我国水面战斗舰艇系列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工程型号总设计师,成功主持研制了出口型导弹护卫舰和第三代驱逐舰,实现了舰船技术跨越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二项、一等奖一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船舶设计大师”等荣誉称号。(文/电子科技大学)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