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拿洞察】全时倒闭:又一家被重资产运压垮的零售品牌
5月20日,全时便利店关闭北京区域所有门店。作为这几年异军突起的本土便利连锁品牌,全时为何还是走到今天这一步?这仅仅只是个个案,还是需要整个便利店行业反思的一次“行业地震”?冷静旁观商海浮沉的趣拿,为您带来视角更开阔、洞察更深入的思考。
布局9年 终成梦碎
5月11日上午,北京全时官方发布《“全时便利店”进行营业调整告知函》。“公函”表示:“由于公司经营战略调整,全时便利店北京区域所有门店将于2020年5月20日24点0分结束经营。” 此外,在关店前,全场商品(不含香烟)将进行六至七折销售。
而这,距这家本土便利店连锁品牌创立之日才刚过了不长也不短的9年时间。
便利店行业的崛起与衰落
回望这几年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全时的倒闭并非个案。
据FN商业不完全统计,2016年-2018年,便利店行业涌入近百亿资本。
然而,这种烈火烹油的盛况持续不到3年,便利店行业的倒闭潮却提前来临。
2018年1月,猩便利首家智能便利店关闭,从此深陷裁员、倒闭风波;
2018年8月,邻家便利店的168家门店全部倒闭;
2018年9月,131便利店的30多家门店全部倒闭;
2018年下半年开始,京东便利店不断爆出倒闭的消息;
5年间,便利店经历了从疯狂开店到哀鸿遍野的完整产业周期,即便是硕果仅存的便利店品牌,生存状态也难言乐观。
无法承受的成本之重
分析多数的便利店倒闭原因,大部分都是成本高昂,入不敷出,终难支撑。
根据毕马威联合CCFA发布的《2019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中国便利店运营成本高企,2018年便利店年平均费用60%支出为职工薪酬,34%为房租,近95%的成本为硬性支出,两项合计年平均支出为238万元。
但在同一年,便利店平均单店日销售额5299元,年平均销售额不足200万元,远无法覆盖人员工资与房租成本,便利店行业对资本严重依赖,超过四分之一的便利店处于亏损状态。
趣智零售:更轻盈、更智慧的运营模式
疫情期间,就在便利店行业一片悲观时,深耕无人零售领域多年的上海趣拿,却实现了全国无人零售终端销量环比及同比大幅提升的逆势崛起。
很多人都认为,这只是因为趣智零售“无接触、更安全”的消费体验切中了广大消费者特定情形下的特定消费需求。而随着国内疫情缓解,复工复学有序展开,上海趣拿的全国无人零售终端销量持续走高,大出各方所料。
入驻成本:更加低廉
相比便利店行业的重资产运营模式,趣拿的趣智零售更轻盈、更智慧。遍布全国27座城市的5000+无人零售终端入驻了各大人气商圈、写字楼、长租公寓,入驻成本相比便利店的租金成本低廉很多,从而能让品牌方的产品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准确触达真实有效的目标客群。
人力成本:大幅缩减
而无人零售的运营模式,更是让趣智零售的零售运营的人力成本缩减至零,所有的人力成本只是物流系统,而配合趣拿的智慧仓储及智慧物流系统,这方面的成本更是大幅缩减。智慧物流系统不仅解决了消费环节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更以科学的方式大大提升了配送效率。
而综上所述,租金及人力成本这两项,正是拖垮了各大新生便利店品牌的关键成本因素。
用户画像:有的放矢
自创立以来,趣拿始终是一家注重技术与创意的公司。多年的积淀,趣拿已经拥有了3200万真实注册的用户,辅以大数据、标签化等技术,可以助力品牌对目标用户进行科学画像,从而让营销更加有的放矢。
数据追溯:有始有终
相比较便利店“一锤子买卖”式的模式,趣智零售对于交易完成后的用户反馈与数据追溯同样关注。随着交易量的不断提升,对用户反馈进行及时有效地收集整理,从而对后续的零售策略进行更具参考意义的指导。
北京全时便利店的倒闭,让整个国内便利店行业为之惊醒。这是又一家被重资产运营压垮的零售品牌,也不是最后一家。随着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的不断加速,新零售业态的日渐丰富,趣拿旗下的趣智零售也许为所有零售从业者、以及寻求更具活力渠道的品牌方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
延伸 · 阅读
- 2020-05-12趣拿洞察:养生“年轻化”,保健品如何打造“网红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