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中国成为最热话题

2019-09-02 08:37:46
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SCE)和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周在重庆和上海举行,长三角上下游两端城市的科技盛会吸引不少东南亚科技企业前来“观潮”。
连续第二年参展的W君参考了去年“专业观众=普通观众”的展情分析,把3D打印建模玩具和视频游戏编程互动带到现场,被中国暑期“母子档”包围,询问火热。
W君觉得,创业初期虽然要控制成本开销,不过他并没有花时间去申请政府的参展资助,而是自己掏钱做了简单的展位搭建,把仅有的少数几套3D打印机器人模型和机械玩具搬来演示,让观者在屏幕前做人脸识别互动,这些做法好像迎合智能科技生活场景应用的大众口味。
和旁边花大成本搭建的技术企业展台相比,W依照市情差异、受众对象布展,花少钱却赚得了眼球,给智慧教育平台打了软广,是次不错的营销机会。
教育是常青话题,可是在不同的市场,对于人机(屏)互动方接的接受度不一。中国家庭对用在教育启蒙上的屏幕摄像头有较高的接受度,它们抓取拍摄孩子的动作、表情、手势、鬼脸,以此展开互动游戏或者屏幕对话,产品容易打入课堂和校园。
可是在东南亚市场,有业者反馈当地社会如果对隐私和私人数据公开有所保留,人机(屏)互动在“儿童注视屏幕时间有限制”的情况下,只好充当授课老师的“助手”,发挥的功效大减。
有东南亚的父母曾向W君反映,担心屏幕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进而无心听老师讲课,因为学费里支付的很大一部分是人工授课费,不是机器的智能教学,人比机器“更值回学费”。
随着机器深度学习,从海量的数据中建模分析判断,机器在算法上变得更聪明,在算力上获得井喷式跃进,不同市场对于人机互动的未来可替代性、人伦道德构建、政府监管规则等有着不同的考量和标准,给5G时代万物物联的想象空间设置了某种隐形的市场地域壁垒。
尽管SCE和WAIC主要由政府力量推动主导,大会在前期注册、入场安排等方面还处于“人工>机智”的操作状态,展会的专业性质有望进一步提升等,从正面的角度来看,中国市场大众对于人工智能(AI)和智能新技术的好奇心和希望了解的饥渴度,已经为新技术的市场商业化测试营造了良好的反馈闭环机制,让基于智慧城市生活的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得以快速更替、提升。
一名从事国际合作的科技企业高管说,成熟市场有时可能背负“名誉包袱”,因为对产品和服务有很高的期待,会由此拉长产品创新的周期。
他举例说,有点污渍的杯子在美国餐馆里换上干净的即可息事宁人,可这只杯子在日本可能会引发卫生不达标而被令歇业整改。
倘若一家科技企业在初创期既要为生计奔波,又要为保证新品入市万无一失,只怕成熟市场对失败和瑕疵的低容忍会让创新之路变得漫长而不可期。
而在成熟市场万般思虑、通过公众咨询来拟定发展方案时,新兴市场的企业似乎在“无序”规则中辟出了很多条蹊径。汽车理赔、个人生活小额贷款开始把信息孤岛链接起来,让车主在事故发生现场回传后台的图片影像资料可以和当局掌握的车牌、车主身份认证、信用评级、保险资料等联网,通过AI进行系统理赔。
有人脸识别科技企业和大专学府、传统印刷厂合作,把联合编写的AI辅助教材带入内地和香港的近300所高中和中学,本月起还将送进小学,让孩子们从小正规接触AI的思维、应用、算法和创新。
其实3D打印也不是打模做个玩具模型那么简单,在外科手术术前建模、术后比较过程中对于AI医疗还能起到查漏补洞、提高手术成功率等作用。难怪参展的东南亚客商说,以前来中国展会是寻商机,现在来是找差距,中国内生态圈逐步完善深挖的当儿,外资要见缝插针思考自身的增值。
像糖烟酒会般的科技展会落幕后,以意向签约项目数量、金额为主的数字已然成为明年攀越数字经济高峰的新起点;以人、机和市场为核心的对话仍将继续,围绕算法、算力的技术攻关则还是会回归到不受虚妄影响的实景赛道上。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