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慧城市遇上互联网+会产生哪些反应?

2015-10-05 08:14:06

当智慧城市遇上互联网+会产生哪些反应?智慧城市对老百姓到底意味着什么?PPP模式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资本引入方式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否有益?前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陈滢和移动互联网专家齐乐做客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栏目,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发展。

陈滢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有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从上往下推非常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如何让政策接地气。他认为,政府把平台搭建起来之后,参与方不能只有政府,政府不能又做裁判又做运动员,应该让有创新有活力的民营资本甚至是国企进入到这个平台里来。应该给这些互联网企业、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企业,在准入标准、资金等方面建立配套措施,让这些企业能够真正到智慧城市这个大饼里来分一部分。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成为全球追捧的热点,我国近年来也兴起了以智慧城市理念为核心的新一代城市信息化建设高潮。但齐乐认为,现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智慧城市所涉及的每一个行业都是一个孤岛,相对来说是独立的。真正的智慧城市应该是多领域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出现这种情况,第一是没有统一大平台来把所有行业和资源整合进来;第二是现在一些领先的企业之间,缺少对于共同成长和多方共赢局面的探讨和合作。”齐乐说。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传统产业都在寻求转型升级,陈滢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反而为智慧城市的实施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因为当经济下行时,教育、服务、医疗等行业的重要性才会更加突出,智慧城市能够去做让老百姓满意的事情,提升老百姓的幸福度。

通畅、低廉的互联网是智慧城市的强大神经中枢系统,手机等手持移动设备成为人们接入各项智慧城市功能服务的一个平台,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意义更加突显。齐乐认为,如果将智慧城市比喻成一个人的身体,那么移动互联网就相当于其中的血液在不停的流动。移动互联网对于个人来讲,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点,因为正是通过每一个人,每一个数据点,能够让智慧城市去精确到每个人的个性化服务,这是移动互联网带给智慧城市最大的特点。(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津池)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