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移动到物联网 激发整个智能硬件领域的创新
中科创达副总裁 杨宇欣
大家一致看好智能硬件或者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从这几年整个市场的发展来讲,层出不穷的产品的品类,智能硬件在不同行业的广泛的应用场景,给在座的提供了很多机会。从我们看来,未来几年的发展会越来越快,这是一些咨询机构的报告,我们看到2015年中国已经能到5000亿的市场。
从物联网来讲,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我们这里列举了一些已经看到的智能硬件渗透的行业包括消费的领域,包括一些智能的工业级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包括家庭健康、物流等等行业。设备的智能化,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的普及,能够帮助这些行业改变原来的工作模式,包括提高他的工作效率,包括能够创造更多的商业模式,能够更多的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获得很多的机会。
像刚才京东的刘总提到的,我们发现在智能硬件的行业或者是物联网这个行业,长尾效应非常明显,不像我们之前在手机行业,我今天的主题是从移动到智能硬件,之前创达主要是在智能手机这个领域在耕耘,智能手机这个领域相对来说比较完整,并不是那么细分化,手机就是很大一个品类,市场容量就足够多了,每年全球出货手机大概20亿,中国去年出了大概5、6亿部。但是在智能硬件领域,市场的需求、用户的需求包括产品的形态越来越细分化,长尾效应在这里面非常明显,除了手机以外,像平板电脑、手表,车载的导航系统,包括监控等等这些设备越来越多。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张图,海外有一家咨询机构每年都在统计全球的在物联网领域的这些主要的企业,分得非常细,包括家庭相关的、健康相关的,而且从产业链里,包括平台型的企业,包括芯片公司到操作系统等等。这是2014年的图,看2011年的图的时候,虽然分这么几大块,但是厂商非常少,这几年发现在物联网领域,在智能硬件领域,参与的这些厂商基本上是呈几何级的速度在增长。
接下来看如何从移动向智能硬件领域过渡。首先看一下产业链,在产业链这块我们分析了一下在智能硬件这个领域的产业链,从最源头的IP供应商,像ARM,其实这个产业链非常像两个产业链,一个是互联网产业链,一个是移动智能手机产业链。在智能硬件领域,行业出现很多变化,标准的平台对服务提供商或者互联网厂商来讲,只要提供标准的应用就可以覆盖大量的用户。但是在智能硬件领域其实不然,我们看到行业的特点,更多类似于像这种硬件,APP硬件化的这么一个发展趋势,很多的智能硬件是为服务和为他的软件平台去专门定制的。像后边这块,其实是现在互联网的一个模式,互联网公司通过这些运营商的网络,把他们的服务传递给消费者,而在智能硬件领域,硬件、终端和服务是一个深度绑定的关系,这些服务软件是为这些硬件设计的,硬件也是为这些服务设计的,所以在新的智能硬件,很多产品如果脱离开上边承载的服务,可能没法传递一个比较完整或者他希望传递给用户的用户体验。现在看来在智能硬件领域,挑战可能会比原来的移动市场更大,覆盖的产业链更长,需要整合的资源也更多。另外一个好处,产业链里面很多部分是原来已经成熟的,如果有足够强的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做智能硬件的场合应该能很快做出产品。另外一个考验,如何把用户的体验做到极致,能够传递给用户,让他去培养新的用户习惯,让他去使用新的产品。现在很多市场,现状是伪需求,我们做出来的产品是不是真正用户想要的,其实很多厂商在做的时候并不真正清楚,今天中午还在跟其他创业公司在聊,很多觉得我觉得这个应该很好,实际上你做出来的时候,用户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或者你很难真的从它的功能角度去吸引用户。整合产业链,完善产品开发只是第一步,更多是要从互联网角度,从用户体验角度去设计这个产品。
跟移动市场和物联网市场相比,智能硬件市场有自己的特征,包括我刚才提到的高度的细分的市场,除了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更多的是一些新型的创业公司。很多智能硬件的出现,大家可以回想,2007年iPhone第一代出现的,其实iPhone第一代的产品,其实并没有特别多的创新的或者没有的技术,而更多的是现有技术重新的整合。现在很多智能硬件产品也是拿很多现在有关的技术、现有的方案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之后,能够提供不一样的市场体验。很多创意公司,创业者来自于各种做硬件软件和互联网的企业,他们原来的经验和想法,通过重新的梳理和整合变成新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这个造就了现在在市面上千奇百怪和多种多样产品林立的现状。智能硬件的产品,因为要整合更多的产业链,而且需要更加智能化的产品,智能手机很多通过人操作,现在很多智能硬件需要通过机器,比如算法合成,包括机器学习,能够帮你做很多决定,因为未来很多从机器人的发展,在人的周围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整合度越来越高,一个产品上可能带很多功能,帮你解决很多问题。对性能的需求可能也会更多,比如说现在手机,比如在图形图像上的性能,手机只要解决显示的问题就可以了,但现在很多识别的算法如果放在移动平台上,它的很多的性能并不够。在移动平台的性能越来越高,也给很多的算法提供更多的可能。刚才提到很多学校在做的算法,大家可以发现很多算法都是在PC平台上的,而真正应用在不同场景下,能够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算法如何优化,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性能,这是一个挑战。硬件的质量和软件的承受度,其实所有的硬件产品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这个对智能硬件产品也是一样,这个机制是最基本的,传递给用户,你传递给他的用户体验,最基础的硬件和软件的质量非常重要。这时候也呼唤出一些对系统和方案新的需求,一种新形态的解决方案,在我们看来移动市场,平台比较标准,我支持标准的安卓,接口也好,整个功能性能已经比较标准了,你只要对芯片公司或者对平台厂商和解决方案厂商来讲,我只要把80%的通用的东西做好,20%很少的用户的定制的空间可以留给硬件厂商来做,但是在智能硬件领域我们发现,其实所谓Turnkey解决方案需要两部分组成,在定制的方面可能要多达40%甚至50%,这种Turnkey解决方案应该是由标准的平台加上丰富的可定制性里组成的。而且对所有不同器件低成本化和高质量的整合有很多要求,这对很多智能硬件厂商来讲反而是门槛,刚才京东的刘总讲到,很多的智能硬件厂商在生产在供应链方面遇到问题,但在我们看来,首先你要把这个产品开发完成,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一个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这是首先作为智能硬件厂商要越过的门槛,然后才是生产,保证供应链的供应,这个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对IoT做智能硬件的团队来讲,要求的能力比较全面,我们看到对很多智能硬件厂商需要提供的能力,对团队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这个对很多创业公司来讲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门槛。
比如说我们基于芯片,我们把这个作为芯片平台,要到消费者这块要经过很多的工序,从做产品,如何集成服务,如何把产品和服务整合起来,通过工具更好的开发,甚至还有IP的问题,还有成本的问题和很多的问题,这些加一块,只有越过这些门槛,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程度。
我们看到的这种新型的Turnkey解决方案,我们涵盖了从产品的质量到开发的速度,到提供的服务,到整个产品的完善和后来的生态系统,围绕着现在的参考设计平台,需要相当多的一套完整的东西,包括我们看到这种全球化的解决方案,包括很多软硬件的第三方的器件的认证、软件的集成,还有工具的开发,对一个产品开发,你量产,有足够好的开发工具,开发者可以在上面开发更多的应用。还需要有支持团队,这个就是量产的问题,需要有完整团队去帮助智能硬件的厂商实现量产,最后到这些生产厂商,无论是品牌商或者代工厂、加工厂,完成一整套的服务。
创达我们提供一个完整的认证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从软件,基于不同的芯片平台,从软件、硬件角度去把这些软硬件都集成在一起,更好的帮助我们客户把这个产品做完整,因为你只有在一些芯片平台上硬件或者软件认证成集成产品的时候,才不会出现这种兼容性或者是开发的软件硬件BUG的问题。
刚才提这么多,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创达在提这件事,创达是比较领先的做操作系统包括智能终端技术的,我们帮全球五百强公司做给很多产品,我们的开发经验跨横很多产品,支持主流的操作系统,安卓、Windows、Linux,目前我们专注的方向基本上四大块,一大块是移动智能手机市场是我们现在最成熟的一块业务,我们帮很多芯片厂商做手机芯片设计,另外一块是智能硬件这块,这也是我们现在在发力的这块,因为我们发现在智能硬件领域,很多技术来源于移动,但是又是不同技术组合和延伸。从创达过去的经验,我们现在在智能硬件领域开始有很多的进展,包括我们在无人机、机器人、VR、可穿戴、智能监控设备的市场。另外我们也在做车载的市场,还有企业移动化和安全的市场。
我们现在在全球一共有14个分支机构包括国内有9个研发中心和支持中心,海外有5个办事处。我们能提供完整的工程化的产品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从技术来讲,我们在操作系统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技术,比如说内存管理、快速启动、省电等等一些技术,很多技术在智能硬件领域都有很多应用场景,比如说如何省电,包括小内存设备,我们可能需要一个512M或者216M的内存跑一个完整的安卓系统,如何通过优化让它完整启动安卓等等。在其他这种企业市场领域我们有软件的解决方案,我们还提供这种工程化的服务,我们提供标准的平台和解决方案之后,客户如果有定制需求,我们也可以提供定制的服务。在芯片平台上我们现在主要跟高通、英特尔等等这些芯片公司都有很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些是具体技术的描述,包括车载、可穿戴,省电的技术,对电池要求比较高的智能硬件产品都能用得到,包括我们应用的优化。软件的兼容性、应用的兼容性其实有很多的挑战,如何保证这些应用能够在最佳的状态和最好的性能下体现出来。我们有很多优化的成功案例,包括我们也帮游戏引擎做过优化工作。我们现在定位希望能够做智能硬件,我们叫推动者,我们从什么方式推动,我们从技术角度来推动,其实对很多创业公司来讲,如何在短时间内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其实是很大的门槛,这个取决于好几点,一个是你用的方案是否成熟,你的工程团队经验是否丰富,到生产,你供应链管理是否好。我们通过我们擅长的领域,去帮助这些智能硬件的企业成功。我们的定位,我们希望能够去开发这种智能硬件的大脑,实际上是一个核心的能够提供通信和计算的模块,模块根据它不同的性能和定位,可以用在很多不同的领域,我们现在主要在跟高通合作,也跟其他的芯片厂商合作,提供标准模块,模块上有标准的成熟的安卓的产品,或者Linux操作系统的产品,再结合IOS或者其他这些在特定领域上应用比较广的软件或者中间件,配合不同的算法,因为在我们看来我们很多的客户或者中间件企业,他们的擅长,他们对产品的定义理解,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算法,基于标准的平台,我们可以帮助他把他的想法,需要定制的部分,包括核心的算法,优化在这些标准化的平台上。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把它放在不同的产品形态里面,就变成了不一样的产品。所以我们希望提供这种核心相对标准的解决方案,这样能够帮助很多的初创企业大大降低开发产品的门槛。就拿高通平台举例,我们现在有2000多人,大概在高通平台上有好几百人,对创业公司来讲很难在短期内养一个上百人的团队去开发一款产品。我们现在有的已经能够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无人机的解决方案,包括摄像头、飞控、稳像等等这种算法,我们会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无人机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的客户很快的去开发出产品。我们现在也有这种智能化的IP Camera.可穿戴,在我们的观念看来,可穿戴虽然热了很多年,在智能硬件领域两年以上就算很多年了,因为首先这个市场并不是很长。但现在智能手表这个市场,除了苹果包括华为这些大厂以外,可能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量那么大。原因之一,可穿戴或者智能手表背后的服务正在逐渐完善,刚推出的时候更多是一个提醒设备,可以把各种信息推送到手表上,但是实际在未来有更多的服务通过后台接进来。还有VR,这几年也非常火,VR大家可以看到是下一代视觉体验的革命,因为过去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LED一路发展过来,我们现在也能够提供完整的一套VR的方案,包括优化好的各种集成的算法,包括优化好的视觉的图形的处理等等。VR我们除了做显示设备,我们还做拍摄设备,未来越来越多的VR需要内容的补充,内容的拍摄其实也是现在大家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还有这些智能网关的产品,未来智能家居需要有个入口,智能化的网关也是我们看到未来有可能成为一个很大的市场的机会。创达基于我们之前这些技术的积累,我们能够给这些智能硬件厂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发挥的空间。
从生态角度来讲,智能硬件产业生态非常重要,我们也很高兴能够深度参与到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联盟的成立和推动,包括前一段时间跟ARM合作成立了安创空间的加速器,我们不定位在场地,不定位在金融服务,真正的定位是帮助这些创业企业进行产品的开发。从创业来讲,从概念到原型,原型到产品,原型到产品其实是一个欲火重生的过程,所以我们安创空间主要提供产品开发的服务。待会我们安创空间的CEO,来自于ARM的陈总会参与后面的讨论。
希望通过我们的创新能够激发整个智能硬件领域的创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