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两岸“互联网+现代农业”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2015-12-30 10:19:04

12月27日,由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与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的首届两岸“互联网+现代农业”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两岸政商学界30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就“互联网+现代农业”背景下的农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清华大学原校长、两岸发展研究院院长顾秉林分别致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作了开篇演讲。

邱勇致辞。常志东 摄

邱勇表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清华大学历来高度重视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与台湾高校、学术机构、社会团体以及各界人士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多层次的合作。农业是两岸最早开展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之一,也是两岸交流合作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两岸关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正在深入融合,这种融合导致大量机遇的产生,推动了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本届两岸“互联网+现代农业”高峰论坛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围绕主题发表真知灼见,畅言心得感悟,分享成功模式,交流创新思维,共同探寻“互联网+”形势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屈冬玉致辞。常志东 摄

屈冬玉表示,“互联网+现代农业”是“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正在深入融合,将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驱动作用。两岸农业合作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和独特的优势,未来应当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和方式,把加强“互联网+现代农业”合作作为两岸合作发展的重要内容,努力在农产品电子拍卖、品牌营销、跨境电商、社会生态农业、农业组织化、标准化、农业信息化服务与农村金融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希望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充分发挥两岸在合作方面的高端智库优势,把“互联网+现代农业”拓展为两岸合作的新空间,打造出新亮点,为两岸关系的加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赵国栋致辞。常志东 摄

赵国栋表示,农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产业未来,未来需要秉持更加开放的心态,高效整合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这是推动行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正是秉持这样的信念成立的,希望通过联合的力量,进一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加深两岸间的合作和互通。

顾秉林致辞。常志东 摄

顾秉林在致辞中说,清华大学两岸研究发展院成立以后,作为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咨询机构,不仅致力建成两岸发展理论研究的智库,更希望成为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实实在在沟通的枢纽。今天的高峰论坛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为关心农业发展的有识之士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高端平台,会聚精英、凝聚智慧、开展研讨、促进合作,共同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为增强两岸农业发展新动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韩俊作开篇演讲。常志东 摄

开篇演讲中,韩俊介绍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并表示,台湾地区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方面效果显著,其中经验值得大陆借鉴。

农业部前常务副部长、中国农经学会会长尹成杰,台湾财团法人二十一世纪基金会董事执行长孙明贤分别作了题为《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农业发展与创新》、《台湾农业发展与两岸农业合作——两岸合作发展新三农》的主题演讲。

在专题论坛、热点对话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互联网+”形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就传统农业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围绕“可视农业”、“农村金融”、“农村电商”进行了深入互动与交流。

论坛现场。常志东 摄

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农业领域也因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着深刻变革,焕发出新的生命。“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农业改革和创新,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随着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日益紧密,如何共同应对新技术和互联网对农业带来的改变成为近年来两岸探讨的热点话题。

此次论坛旨在为两岸政界、商界及学界搭建一个共商“互联网+”大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的高层次对话平台。促进两岸农业领域的互鉴交流、协调合作,共同探寻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途径,开拓两岸农业合作新局面,推动两岸互利双赢,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