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传播内容创业潮再次被重新审视

2015-11-24 10:09:05

内容创业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文/王先 网易创业Club

以互联网传播为依托的信息爆炸年代,内容从来就不是一种稀缺存在;但优质而专业的内容,却愈是在庸肿而庞大的内容分母衬托下,愈显得稀有而难能可贵。在以《罗辑思维》、《奇葩说》、“AB站”、高票房IP电影等为代表的内容创业“网红”示范下,优质内容的价值再次被重新审视,2015年更是破天荒地刮起了一股内容创业潮。

内容创业的春天到来了吗?在一个信息愈发碎片化摄取的时代,如何发挥优质内容带来的红利想象?11月22日在网易创业Club主办的五道口沙龙活动上,《奇葩说》总制片人、现米未传媒首席内容官牟頔,兰渡文化创始人陆婷婷,Acfun(“A站”)内容中心VP冯舒婷,经纬创投合伙人王华东,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等嘉宾,分别就如何做一部爆款内容产品、服务垂直人群的内容产品痛点在哪里、抓住新生代特点玩转二次元文化、从时代变化审视新兴的内容创业潮,以及VC如何就投资内容产品做决策等话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一,《奇葩说》是如何做到爆款的

内容创业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作为曾经央视史上“最年轻总导演”的牟頔认为当下是内容的黄金时代,这也是不久前她跟随前爱奇艺首席内容官马东一起出来创业做内容,成立米未传媒的初衷。据称,此前作为互联网综艺节目传奇的《奇葩说》在第二季曾一度达到6.2亿点击量,百度指数单日平均在20万上下。作为该团队曾经总制片,牟頔将这一节目的制作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互联网内容离不开底层逻辑——商业运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互联网综艺的制作成本来源目前来看还没有走通to C的渠道,所以其实跟会员或粉丝收费是不大现实的,可以走to B渠道。而《奇葩说》之所以能在去年行业普遍预算游离于800万到1000万标准的环境中,拿到3000万的冠名商投资额度,正在于会以一些独特方式告诉对方这个内容本身一定有亮点和社会话题,会是非常好看的节目,把与客户的沟通做得非常细致,而不是像过去大家用所谓的数字和未来愿景这样的方式去表达。

过去电视台节目制作人往往有这样一种观念:客户(商业广告)一定是伤害内容的,所以要学会拒绝客户。但是在《奇葩说》的制作过程中,反而会提供更多主动性去服务他们的内容,把软广告硬硬地打,硬广告软软地卖。

其次,对于内容节目制作而言,“团队即核心”。如果当初没有一个纯90后组成的年轻制作班底,就没有《奇葩说》的现在。有时看一个节目是否能做成,不是看它能请来哪些大牌,而是看制作团队是不是一个非常有默契的集体。做综艺节目像做电影一样,一定是导演摄像等所有的工种在一起有默契才能把这个事做好。

再次,最重要的是内容本身。《奇葩说》到底靠什么成了90后心中一款标杆型的互联网节目,可以从运营的角度看这样几点:

a,大“劣度”:这也是互联网区别于传统媒体节目的一个优势。与电影等有着严格审查制度不同的是,互联网节目是平台自审的,所以这种情况下某些“劣度”可以放大成优势,可以踏踏实实讨论生活中真实会出现的话题,用最直接的方式给受众以内容上的刺激。而不同于一些高高在上似的有着道德绑架味道的传统节目。

b,对的人:在老师甚至选手的设置上都会考虑这个问题,看他是不是90后——目标客户喜欢的人。

c,新鲜感:《奇葩说》是一个辩论节目,几乎看不到市面上能找到的心灵鸡汤或段子手用过的梗。通过自创的语言才能保证你在受众心目中是有格调的,所以它的传播度也非常高。节目组会把这个标准放到选手培训中跟他们讲,互联网需要你提供新鲜的内容而不是把别人都说过的观点再变成自己的话重复出来。

d,价值观:《奇葩说》一直强调自己是一档有价值观的节目,而不是很多人误以为是没有底线没有价值观所以什么都说、以噱头来博眼球的。它比较好的一点是从来不强硬地贩卖价值观,也不去生硬地告诉90后什么是对的,而是用辩论的方式提供两方观点让受众自己获取价值观,这恰好符合目标受众习惯。 马东曾说过一句话:任何好看的内容只有上升到价值观的维度才会形成一种成功的必然趋势。

此外,在节目的策划上包括灯音美的设置制造亲切距离感,密集的笑点设计,请大咖(如蔡康永及高晓松),持续造星,后期的年轻化剪辑制作等等。总结来看,《奇葩说》最核心做的事情是把娱乐这件事做到了纯粹,“娱乐即本质,团队即核心”。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