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互联网+工业”行动方案(2015-2020)》

2015-09-21 10:59:48

  福州市“互联网+工业”行动方案(2015-2020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和工信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以及《福建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方案(2013-2018年)》精神,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化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促进传统工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工业方向发展,加快构建我市现代产业体系,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行动背景


  (一)工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全国各地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取得新突破。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市推进“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


  (二)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我市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自贸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在电子、机械、纺织等行业对装备需求上,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产业协同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但我市制造业发展与先进城市差距较大,创新能力较弱,产品档次不高,人才资源缺乏,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因此,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


  二、行动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着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长期目标,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工作重点,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着力释放改革红利,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着力突破关键技术领域和应用瓶颈,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着力发挥我市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增强产业政策协调性和互补性,激发经济增长新动力,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打造福州工业经济升级版。


  三、行动目标


  到2020年,两化深度融合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充分体现,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不断推进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生产方式网络化。深化互联网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不断驱动现代制造业发展。全市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以上。


  ——区域覆盖。全面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导信息化环境下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实现研发与制造集成、管理与控制集成、财务与业务集成、产供销集成和决策支持实时在线。全市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逐级提升,处于集成提升阶段以上的重点企业达到80%以上。培育一批应用效果好、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纵向深入。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全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能力显著增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工业领域全面渗透,重点领域加快人机智能交互,数控装备、物联网在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到2020年,全市重点行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普及率达到75%以上,建设5-10个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横向整合。工业企业基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实现价值链整合的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从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向产业链信息集成,从企业内部研发体系到企业间协同研发网络,从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到企业间协同供应链管理,从企业内部价值链重构向企业间价值链重构。到2020年,全市重点行业工业企业供应链管理(SCM)普及率达到70%以上,产业全生命周期管理(PLM)普及率达到60%以上,选择一批重点行业建设互联网平台型企业。


  四、行动思路


  (一)立足现状,规划长远。立足我国工业发展现状,尤其是我市工业发展现状,针对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打牢基础、重点突破、提质增效。把握互联网发展浪潮,切合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机,大胆谋划、前瞻部署、逐步推进。


  (二)创新思维,合力推进。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互联网思维创新工业发展思路,模式变革、集成提升、深度融合。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主管部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第三方机构的力量,统筹协调、紧密配合、高效运转。


  (三)示范带动,营造氛围。树立“两化深度融合”示范标杆,建设“互联网+工业”样板工程,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整体推进。营造“工业强市”氛围,普及相关互联网知识和技术,完善政策支持,整合资源、注重实效、激发活力。


  五、行动任务


  (一)两化融合评估、贯标和示范推广行动


  ——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工作。依托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的评估系统,广泛发动组织企业按照《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开展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工作。每年组织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研究提出《福州市两化融合评估报告》,清晰把握我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找准薄弱环节和突破口,加快两化深度融合进程。


  ——推动“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开展政策宣贯,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支持重点行业(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化纤、轻工食品、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7个重点行业)、典型企业开展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进一步规范两化融合进程。


  ——加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推广力度。总结已获评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经验和成果,发挥标杆示范作用,逐步形成具有可指导性、可复制性的实施方案和路径,提高企业实施两化融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各县(市)区政府]


  (二)智能制造推广行动


  ——开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的技术研发。立足我市装备制造基础,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动能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表仪器、工业控制系统、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工程机械,加快推动装备产品的产业化和工程化。


  ——推动重点行业装备智能化。实施机器换人专项,在重点行业满足生产过程柔性化、智能化的应用需求,推广应用数字化控制技术,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关键生产线和生产过程中的规模应用。


  ——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争取国家支持,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根据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要素条件,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监测、物流、远程诊断等环节的集成优化,采用网络化技术、大数据技术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操作自动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行动


  ——培育新型制造模式。争取国家支持,实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研发设计、服务性制造、网络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


  ——加快培育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重点扶持一批有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领域,实施新型互联网生产组织模式,实现全产业链高效协同和资源配置优化,带动行业关联企业向网络化、服务化、智能化新型生产方式转变。


  ——创新产品用户体验模式。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工业企业运用互联网营销手段,进行品牌推广和人气集聚,打造“交互平台”,形成线上线下无缝对接,让用户体验生产制造流程,提升品牌信赖感。


  ——推动物联网深化应用。支持工业物联网发展,加快马尾物联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物理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创新和应用。通过布局传感、识别、定位、通讯等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工程的实时感知、智能联网、智能处理、质量追溯、远程诊断、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


  ——推广大数据应用和云服务模式。支持和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在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和云服务模式,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有效实现网络资源的集约化应用。支持第三方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共享和数据开发,实现产品、市场和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测和预警。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创新行动


  ——推动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支持大型企业建立开放性采购平台,提高网上集中采购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平台转化。支持制造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创新营销模式,提高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水平。支持面向工业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发展壮大、创新商务模式,支撑和带动制造企业业务流程优化。


  ——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力。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服务业,重点支持钢铁、石化、汽车、医药、危化品、电子产品、快速消费品、冷链等专业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业发展,提升全程透明可视化管理能力,增强面向工业领域供应链协同需求的物流响应能力。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委、各县(市)区政府]


  (五)信息技术支撑能力提升行动


  ——全面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我市“宽带中国”建设目标,加快重点产业集聚区、重点行业企业的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优化,鼓励网络运营商为重点行业企业建设专网专线,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化全面升级。推动基于TD-LTE/FDD-LTE等技术网络终端在工业设备的广泛应用,提高面向工业应用的网络服务能力。


  ——增强网络数据中心(IDC)公共服务平台能力。加快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的建设,有效利用园区资源、数据资源和渠道资源,通过云服务模式面向企业提供服务。支持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和完善一批面向产业集群、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云平台,建立工业软件服务云计算平台。


  ——实施安全可靠工业控制系统专项。结合我市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工作,实施安全可靠工业控制系统专项,支持信息技术骨干企业开发工业控制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关键产品,制定安全可靠工业控制系统技术标准,集成制造国产化的安全控制器及配套产品,打造安全可靠的分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通信管理办、电信运营商、各县(市)区政府]


  六、行动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工作小组。积极对接国家、省各项工作部署,成立由市经信委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互联网+工业”专项行动工作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工作进度和责任,形成合力,狠抓落实。


  ——加强组织力量。各县(市)区要加强专项行动组织领导力量,强化沟通协调,统筹政策和资金等资源,确保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资金扶持


  ——制定资金专项。市本级财政统筹安排设立“互联网+工业”行动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重点支持“互联网+工业”重点投资项目、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评定企业项目、工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项目、智能制造项目、信息技术支撑项目、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等。


  ——形成政策合力。争取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以及省级两化融合等专项资金,统筹市级互联网经济发展专项、软件产业专项等资金,加大对“互联网+工业”项目扶持力度。


  (三)强化项目建设和示范


  ——建立项目库。建立市级“互联网+工业”重点项目库,引导企业加大信息化投资,鼓励企业使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化手段实现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生产方式网络化。对工业企业自建行业云平台,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给予项目信息化投资额一定比例的补助。对工业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装备智能化,给予项目信息化投资额一定比例的补助。对工业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商业模式,实现精准营销,销售额比增30%,给予项目信息化投资额一定比例的补助。


  ——树立典型示范。大力宣传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通过媒体、网络等平台扩大宣传。对通对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入选国家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项目、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给予奖励。


  (四)强化市场对接


  ——强化服务机构支撑。培育扶持为两化融合提供评估贯标、市场拓展、人才培训,以及为政府决策提供政策支持的服务机构。每年设立课题研究专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两化融合贯标评估、“互联网+新型工业”课题研究、政府决策支撑等工作。


  ——提升技术服务供给能力。引导本市软件服务企业、系统集成商和工业企业牵手对接。不定期举办政府部门、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供需对接交流会,密切行业内和行业间学习交流。对本市工业企业购买应用本市软件服务或系统集成商企业信息化产品,符合一定合同金额的项目,给予资金补助。


  (五)强化人才建设


  ——推进CIO制度建设。贯彻工信部《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设指南》,在大中型工业推广CIO制度,提高CIO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领导力。依托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开展经验交流和人才培训,全面提升CIO在信息建设中的工作水平。开展“福州优秀CIO”评选,每两年评选10个优秀CIO,给予奖励。


   ——加大人才引进。加大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企业架构、信息安全管理、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分析、工业控制与自动化等两化融合深度融合紧缺型人才。参照《福州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办法》(榕政综〔2014〕303号)规定给予支持。


  附件:1.名词解释说明


     2.重点行业智能化提升重点


     3.“互联网+工业”专项行动计划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


  附件1


  名词解释说明


  ERP:指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


  SCM:指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


  PLM:指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IDC:指网络数据中心,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专业化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带宽批发等业务。


  CIO:指企业首席信息官。


  增材制造:指采用材料逐渐累加方法制造实体零件。比如:3D打印。


  数字工厂:指涵盖工业设计、过程控制、先进控制、制造加工、生产管理、信息管理等于一体的全数字化综合管理工厂。


  生产过程柔性化:指生产量柔性和时间柔性。生产量柔性可根据销售量自由变化的幅度进行调整,时间柔性可让销量自由变化的幅度所对应的时间越来越短。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