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解读西工大培养出堪当重任的“飞天英才”

2017-04-10 13:32:10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事业60年,峥嵘岁月一甲子。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出了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道路,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实现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的长足发展。

众多国之重器背后,是许多航天英才在默默无闻地奉献。在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引领下,他们大胆创新、攻坚克难,他们甘于寂寞、无悔初心,只为心中那份航天强国的信仰。

美国宇航局前局长米切尔·格里芬曾经说过:中国航天最令人羡慕的,就在于它所拥有的一大批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

让这份“传奇”在苍穹延续,同样也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努力目标。

一直以来,西北工业大学都以面向国家发展战略,为各行业领域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学校肩负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仅“十二五”期间,就向我国航天领域输送毕业生2000余名。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根、育人为本、学者为要、学术为魂、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大力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防科技工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推动世界科技进步的能力。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在“扎根西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一流、献身国防”的西工大精神熏陶下,一批又一批的西工大学子用赤诚的爱国之心和对国防科技事业的热爱,凭着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开拓创新的精神,克服地域偏远、条件艰苦等困难,心无旁骛、始终如一地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防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让国防特色成为“追星族”的“信仰本色”

多年来,学校注重通过开展“学国防,爱国防,献身国防”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国防军工教育。如开展“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教育、“大学生成才之路”、“志在蓝天”等主题教育;举办国防系统和部队杰出校友励志报告会;组织学生开展“军旅行”、“国防单位行”活动等;并通过设立国防科技奖学金、制订就业激励政策等措施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工作。

“十二五”期间,在学校对毕业生“立大志向、上大舞台、入主战场、干大事业”的号召下,47%以上的毕业生自觉投身到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就业。

在学校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步积淀形成了独有的校园文化。这种校园文化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的前身——国立西北工学院、华东航空学院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国防特色和师生员工自觉养成的行为规范。这种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内涵,集中表现在西工大“公诚勇毅”校训和“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的校风上。根据新形势下国防科技人才的需求,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突出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献身国防教育;根据地处西部的实际,又在师生中大力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西工大精神、西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延安精神,与校训校风一脉相承,并充实和丰富了校训校风的内涵和特质,它们深深植入西工大一代代学子的精神血脉,共同对西工大毕业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濡染和内化作用,为他们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不同岗位上成为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就业创业铺就学生成长成材的“星光大道”

目前,学校本科在校生共有11000多人,国防特色学科专业人数2600多人,约占在校生比例23%。研究生共有9000多人,国防特色学科专业人数3700多人,约占研究生在校生比例41%。

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秉持这样的工作理念:树立一个就业工作使命(立大志向,上大舞台,入主战场,干大事业),坚持两个就业目标并重(高质量就业,高满意度就业),深化“三全”育人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探索“四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学业促发展,就业扶上马,职业送一程,事业帮一生),实现 “五有”人才培养”(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国际视野、有人文和体育素养)的就业工作理念。

国防科技工业一直是西北工业大学人才输送的大舞台和主战场,是成就大志向和大事业的领域,学校将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输送优秀人才为崇高使命。“十二五”期间,共为国防科技工业输送了8955名毕业生,他们在国防科技工业奉献青春,屡建功勋。

在航空领域,西工大毕业生本着“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为振兴航空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十二五”以来,西工大共计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输送毕业生3570人。

在航天领域,长期活跃着一大批西工大的杰出校友。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学校毕业生担任集团公司各二级部门副部及副总师以上人员和院所、企业党政领导及副总师以上人员共140多人;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人力资源部门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学校毕业生担任集团公司各二级部门副部及副总师以上人员和院所、企业党政领导及副总师以上人员70多人。

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六研究院为例,航天四院重大型号总师中学校毕业生约占35%,航天六院省部级专家中学校毕业生约占56%。

西工大的毕业生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新一代的西工大人也已经成长为中国航天的中坚力量,西工大“十二五”以来共为航天系统输送毕业生2013人。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人力资源部门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以后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四院、五院、六院、七院、八院、九院、十一院输送毕业生约2400人,其中学校毕业生担任副处级行政职务或副主任设计师及以上职务的有404人,占比近17%,成才率较高。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人力资源部门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以后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输送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中共有97人担任副处级行政职务或副主任设计师及以上职务,占比14%以上,成才率较高。

在中国的船舶和水中兵器领域,同样有一批西工大的杰出校友。西工大“十二五”以来为船舶重工和船舶工业共输送毕业生444人,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西工大校友中,会有很多人成长为航海事业的领航人。

在西工大的星空之中,有太多像他们一般,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才,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闪耀的星群,熠熠生辉。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近年来,学校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扶持了一大批学生创业典型。他们,正在以校园创业为起点,逐步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企业新星。

其中,以航天学院在校研究生为主组成的翱翔星空创业团队,致力于微小卫星平台解决方案与应用服务。团队目前已经完成1千克、2千克、10千克、15千克级系列微小卫星关键组件的开发与试验工作,拥有完善的研究创新实验条件。团队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取得圆满成功。2016年9月,团队在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2016年10月,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团队获得全国总冠军。

深圳微孚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第六镜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创客工场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墨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些由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创业开设的公司,已然成为所在领域内的翘楚,吸引了众多市场资本的青睐。

而他们背后强大的“后援”,正是他们的母校。

如今,勤奋而又睿智的西工大学子,在这里度过他们一生中最美丽的金色年华,书写最壮丽的苍穹大爱。

这里,锻造了具有西工大特质的“飞天梦”,孕育了传承西工大精神的“航天人”,形成了一大批逐梦星辰的“群星方阵”。

大数据解读西工大培养出堪当重任的“飞天英才”

上一篇:

http://www.batdaily.com/news/20170410/18048.html

http://www.batdaily.com/news/20170410/18049.html

http://www.batdaily.com/news/20170410/18050.html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