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分析和展望
贵州大家也听到了,基础很薄弱,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基础也相对薄弱,人才和技术也不是特别强,但是它的大数据很成体系,进展也很迅速。贵州提出了四大衷心的发展目标,其中一个就是大数据的金融中心,这个大数据的金融中心不只是大数据交易所。主要是货车帮的模式,货车帮出生在四川,发展壮大在贵州。现在货车帮聚集了很多的火车司机,给火车司机发ETC卡,前通卡。前通卡每天充值额度达到6000万,通过这种来实现大数据金融的发展。
产业基础虽然重要,在大数据时代创新会更加重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一下各大试验区是依托什么样的优势,走什么样的特色华道路。
第一,国家政策解读。大数据有很多地方政府也提到,2003年我们就开始做数据,2012年提出做大数据,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推进不是特别理想,大数据价值的产生和爆发是需要和传统产业、业务深度融合。习总书记提出大数据的三融五化,特点就决定了工作推动难度非常大,经验很少,数据安全也涉及到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发文提出大数据试验区的试验目标,通过3-5年的探索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协同创新,有效打破数据资源壁垒,很多试验区都提到了这一点。形成示范作用带动强、区域影响显著的试验基地。像产品、企业、人才都是重点的工作。现在发了八个试验区牌照,对于贵州属于先导试验区,写入大数据实验纲要,强化基础设施统筹,开展实验,有效打破资源壁垒。系统性这个词,贵州整体设计也做得非常好。京津冀、珠三角是跨区域类的综合试验区,他们的试验重点是注重数据要素流通,支持跨区域的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更多注重区域间协调发展。上海、河南、重庆、沈阳,三省一市代表了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引领区域发展,带动辐射作用,注重统筹,加强大数据产业集聚,也是促进区域内协调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内蒙古是综合类的试验区,要发挥能源、气侯、地质等优势加强整合力度,强化绿色集约发展,加强和东中部的协调发展。内蒙的电价是2毛6,贵州是3毛5,这在国内是非常低的价格。
成为国家试验区以后各个地方密集出台了很多文件,贵州的系统性试验,在规划、开放、组织机构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的文件也是最多的。京津冀今天上午已经发了六个文件,其他地方更多是行动计划和指导意见。
第二,建设模式探悉。
首先,发展定位。我们也收集到了八个试验区所有的未来发展定位,他们的定位并不局限于所在区域,甚至我们国内全域,实际也在谋求国际竞争地位,要面向全国、全球建立基地。在八个试验区里只有一个地方没有提到要建设世界竞争力的中心。今天上午进行了交流,他们曾经也想提过,但是目前是要定位在区域的发展。贵州我刚才提到了是建设四大中心,京津冀要建设全球的大数据产业创新高地,珠三角建国际竞争力的试验区,上海也是依托全球的贸易、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打造亚太的数据交换中心和全球数据经济中心。重庆非常注重合作,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基地。内蒙古要建世界级的大数据产业基地。各试验区发展的热情是非常高涨的。最中心的是产业应用、创新。
各个地方的发展目标,八大试验区广东提得最多,还有一个省份提的是万亿的目标。第二是贵州4500亿。贵州首先是政府搭台,创新应用的带动,最后实现产业政府的发展。珠三角今天上午大家也听到,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到全国1/3,这块雄厚是其他试验区没法相比的,这块还是做得比较实、注重市场的驱动,然后去注重创新引领,加强区域协作,促进产业提升。
因地制宜谋求创新突破是八大试验区共同、突出的特点。大家的优势不同,所以这块发展大家还是相对理性,不是说全盘一起去抓。贵州是能源优势,能源优势还是比较突出。政策优势肯定是国内特别超前的。京津冀、珠三角、上海这三个地方是很多中西部地区特别羡慕的,要人才有人才,要技术有技术。创新的氛围更容易去培育,产业基础也是非常好。当然这三个地方最大的优势不同,所以路径有所不同。上海首先是创新、人才、技术、产业优势,承接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重庆一是区位优势,二是特别注重国际合作,金融中心战略合作是强化基础设施,也是助力产业聚焦发展,整个领导层对大数据这块,对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视的。八大试验区发展也有行多亮点,一是机制保障、数据开放、稳步推进。
通过建立目录清单力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探索安全保障制度,加强组织协调等等促进开放。最早开放的是上海和北京,他们虽然是虽然是最早开放,现在标准政策大家担心有些问题。但是已经开放的也会有顾虑,因为不知道将来开放的数据会被大家怎么用,到底产生什么,会不会有安全性的问题,这是业界共同的担忧问题,需要一些专业的机构,或者说立法、法律标准等等各个方面的支撑。上海采用正面清单、北京也是。贵州出台了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这是大数据第一个地方立法,提到了数据开放和负面清单,通过交流这个难度也是非常大的。资金支持很多地方都有,刚才上饶提到政府的三板斧,这块确实需要政府很多的推动。北京也有一些定向、专业资金在支持。河南也提出信息开放的计划。考核主要是上海在开始探索。很多不愿意开放,因为开放了以后就纳入全民的监测下,很多人是使用是可以提出一些需求和要求的,哪里有数据大家可以提。如果一旦开放,就进入了开放更好的循环,所以政府这块还是很有压力的。
组织协调全国都建立了很多大数据管理局,或者是数据委员会,很多地方也将数据统筹局,现在省里建、区县也在建。是否建立专门的机构统筹发展大数据也不一定,因为跟有些地方交流,它在某些部委办公下,效果也会不错,所以要根据各地政府的实际来去做最适合的机制设置。
第二亮点,数据中心整合的利用成为共识。每个试验区都会提供数据中心整合利用问题,首先是把数据资源做大,这也是密切相关。八个试验区基价数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去年5月份的时候,八个试验区的基价总数超过60%,所以八大试验区的确是发展的主体。我们也总结了几大试验区的建设模式,比如说政府与市场手段结合,区域内统筹规划和布局数据中心。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建数据中心,而且建的规模很大,经常我的目标是200万台、80万台。但事实上在省里来讲,还是会统筹的。第二是逐步整合,去分散的数据中心,发展绿色、低成本的高效运营中心。第三是引入大型企业落户。运营商各地的一些身影,华为,还有一些大企业都在一些地方建大型的数据中心。这个过程中运营商,还有一些企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各地方招商引资都非常争取。再就是促进区域内资源的集聚,发展大数据不是说有数据中心、有机房就可以,得有数据资源进来,用起来,基于数据资源有更多的应用,从而带动产业的发展,这块算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
第三个亮点,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大数据前期是需要很多的投入,很多的培育,是需要很多政府的投入。跟政府、跟民生相关的就是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这两块是重要的推动抓手。像岭南,已经基本覆盖21个地市,不光是广东的地市,像香港和澳门也可以是一卡通,整体成果是很显著的。京津冀一卡通工程2015年启动,2016年开始试点,2017年年底三地城市实现一卡通。政务大数据业务也比较显著。
第四个亮点,人才的问题。我们查了报告,根据报告未来3-5年缺口高达150万,数据量不小,但人才还是比较缺的。很大的问题西部都喊着人才缺,但是东部也缺,只不过西部弱一些。各个地方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高校培养储备,现在有35所高校已经开展大数据的专业,但是按照本科生至少四年的培育周期,怎么也得2020年才有一大批人才。现在通过引进企业、引进人才,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和机构联合培养人才还是有效的。
第三是企业的展望。
前期有八个试验区,在选择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试验区建设,可以到50%以内,还会有很多的地方想进入试验的试点机会。我们作为研究机构也做了一些初步分析,不代表官方、政府的观点,我们主要是从国家战略、发展基础、发展任务、各地的积极性等进行综合分析。第二期的整体框架下跨区域类的,分析国家城市群的覆盖情况,区域一体化发展需求,区域示范类的,国家产业基础、发展积极性,联系了国家发展任务,对信息做了分析。
就区域类这块,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原等都批复了一些,山东半岛城市群,还有海峡西岸城市群等等,都是属于尚未覆盖的地区。
对于区域类的布局展望,我们也分析了华东、华南、华中等几大地区,除了西北地区,其他六大行政区都有地区入选综合试验区,但是覆盖比较低的是西北、华中、华东。对于专项试验,我们也根据一年多的实验任务,他们各自的侧重点和目前的成效情况,我们分析未来试验重点会涉及大数据要素流通类、大数据资源交易类、产品创新类、传统行业应用创新类,产品创新这块,市场是很大的,需要更多、更繁荣的环境,像传统行业,我觉得未来还有更多的路可以走。
3月28日至2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数据中心联盟、大数据发展促进委员会承办的“2017大数据产业峰会”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本文来自中国通信研究院网站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部主任曹英: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分析和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