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动态(10月24-30日)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2015-10-30 15:19:06

 近期,多份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报告发布。综合各报告内容显示,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进入密集期;网民个人信息保护亟待加强;网络犯罪呈现趋利化、产业化、移动化趋势,并开始从线上向线下蔓延;骚扰电话已经取代垃圾短信成为威胁电信安全的主要方式。邻近“双11”这一消费节点,中国网信网选取网上信贷套现骗局、新型电信网络诈骗这两类典型案例,希望以此警醒网友,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避免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网安要闻

刑法修正案下月起正式实施 微信微博造谣最高获刑七年

自今年11月1日起,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传播虚假消息,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将被处以7年有期徒刑。

即将于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在现行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中增加了规定: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状况调查报告:半数受访者个人信息遭泄露

 为了解消费者对个人信息被采集以及大数据运用的观点、看法,以及消费者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期望,北京、广州、昆明等29省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以及中国消费者报社,共30家消费维权单位开展了相关网络调查,并发布了《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大数据”概念较陌生,但对于“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是否更容易泄露”这个问题,有76%的受访者给予了肯定回答。并有52%的受访者认为在过去一年中,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过。

2015网络生态安全报告:网络犯罪趋利化、产业化、移动化

10月29日,腾讯安全团队发布了《2015网络生态安全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网络犯罪呈现趋利化、产业化、移动化趋势,并开始走线上向线下蔓延的“O2O”模式。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进入密集期。除了国家有关部门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协作,全民举报成重要手段。

 O2O这一新兴的模式也正在为犯罪分子所利用,在线上寻找目标客户、交流,并完成支付,然后线下实现犯罪交易。例如,网上发布招嫖信息,与目标客户沟通交流并支付钱款后,引导用户在线下完成不法交易。

除了淫秽信息外,另一个涉及网络信息安全的是网络谣言。报告称,失实报道、人身安全、食品安全、财产安全、科学常识、儿童走失和迷信,成为谣言最为集中的区域。

 第三类网络犯罪是黑色产业链。报告指出,目前网络上已经形成了一条非常成熟的黑色产业链,首先是技术方会进行木马开发、代理,进行网站攻击,制作钓鱼网站,盗取用户数据库,整合社工库等;随后黑色产业链犯罪团伙,会利用木马和钓鱼网站进行网络盗窃,利用社工库进行网络诈骗,利用网络攻击进行敲诈勒索;而黑色产业周边的产业链就形成了洗钱团伙、取钱团伙、收卡团伙、贩卖身份信息团伙等。

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拦截钓鱼网站20亿次 骚扰电话远超垃圾短信

日前,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了《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360手机卫士为全国手机用户拦截各类钓鱼网站攻击20亿次,针对手机的钓鱼网站攻击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钓鱼网站攻击不断增长的同时,安卓平台恶意程序的增长基本持平,平均每天截获新增手机恶意程序样本近6.07万个,累计监测到移动端用户感染恶意程序7722万人次,平均每天恶意程序感染量达到了83.9万人次。

统计显示,过去一年中,垃圾短信的拦截量持续下降的状态,而骚扰电话的识别与拦截量则持续上升或持平。2015年第二季度骚扰电话的识别与拦截量以11万次每天的数量首次超越垃圾短信的拦截量,到第三季度这一差值进一步拉大,达到了430万。骚扰电话已经取代垃圾短信成为电信骚扰的主要问题。

 

收藏 举报

延伸 · 阅读